◎智谷趋势(ID:zgtrend) | 暴雨
近日,618电商购物节战绩公布,让冒充“爱国主义”兴风作浪的网暴者们大跌眼镜——整个618期间,农夫山泉总销量全网第一,据悉这是它第十年保持全网全行业第一的战绩;选择农夫山泉的新客更多了,今年618期间有250多万新客在线上购买了农夫山泉旗下的产品;农夫山泉线上整体会员数量突破了1000万,达到了1024万规模,同比增长58.9%。
重点是,这些榜单都是第三方电商平台发布,并非农夫山泉自己搞出来的。这充满戏剧性的一幕,也让大家的关注焦点,从“谁在围剿农夫山泉”,变成了“谁在力挺农夫山泉?”
如果光刷短视频和热搜,或许大部分人都有一种错觉:围剿农夫山泉的声浪,貌似远远多于力挺农夫山泉的。但真实的消费需求,是不会被舆论绑架的。这点,交给时间这个裁判就足够了。农夫山泉618的销量,是一个个真实的消费者买出来的。风暴过后的农夫山泉还新收获了不少“拥趸”:今年618期间,有250多万新客在线上购买了农夫山泉旗下的产品。网购囤水的,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。意味250多万新客背后,很可能站着250多万个家庭。按三口之家算的话,也差不多是800万人口的体量了,相当于中国一个二线城市总人口了。力挺农夫山泉的,恰恰是这些拥有最真实需求的人。他们可能是挤在出租屋里的打工人,可能是踩着“996”工作节奏的大厂员工,也可能是每天都在努力让家人吃喝健康的家庭主妇。更有意思的是,就在舆论风波刚发生不久后,东方树叶的季节性限定产品“龙井新茶”一上线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:第一批5万箱龙井新茶4月1日上线17小时售罄,4月5日东方树叶龙井新茶第二批5万箱1小时售罄。或许正如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所说的,流量只是一时的红利,品牌才有持久的复利,对任何一个消费品牌而言,好用的产品、合适的价格才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。从年前“尔滨”的爆火,到小米SU7靠平价高性能火出圈,再到胖东来整顿商超,这届消费者正在让消费回归价值和意义本身。如果大家对比过市面上的纯净水和天然水的价格,就会发现,在普通纯净水卖到2元的时候,农夫山泉利用天然水源生产的饮用水,也是卖2元。但纯净水和天然水在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,市面上一般的纯净水通过过滤自来水即可完成产品生产的,而天然水从寻找水源,到铺设管道,再到生产,是一条漫长的路。
于是我们看到,有1个人在骂农夫山泉,就有10个人离不开它。在饮用水领域,深耕行业28年的农夫山泉,有它的不可替代性。它不是靠流量起家的,只要自身过硬,也很难被流量冲倒。
在商业世界里,一直存在“三方难平衡”的「不可能三角」,比如在投资领域,高收益、低风险、流动性就是一个「不可能三角」。消费品也是如此,品质好、价格优、利润高,天然就是「不可能三角」。农夫山泉仍被坚定选择,恰恰是它在「不可能三角」中,做了某种平衡。如果客观地去看农夫山泉这家企业的话,会发现其身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。在消费者心中,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“大自然的搬运工”和“农夫山泉有点甜”这两个点。因为广告做得好,农夫山泉被送外号——一家“被卖水耽误的广告公司”,有人认为,农夫山泉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广告。这点并不公允,别忘了,广告是有“保鲜期”的,《大败局》一书开篇案例秦池,就是活生生的案例。在一片本不属于自己的天地里,秦池靠广告开路,成于央视“标王”的广告效应,但先锋打过去了,产品产能和质量等后续部队跟不上,很快就从神坛跌落了。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》就指出,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.9年,60%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,85%的企业会在10年内消失。农夫山泉,从1996年创立,已经是28年的老品牌了。它所在的饮用水行业很特殊,因为水是喝进身体里的,禁不起一点污点和忽悠,这让它在产品品质上更得“如履薄冰”。虽然它被称作“大自然的搬运工”,但“搬运工”与“搬运工”也是有区别的,从深山老林里搭管道叫“搬运工“,从自来水水管搬运到灌装线上也叫“搬运工”,而农夫山泉与一些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,农夫山泉是有天然水源地的,而这个“搬运工”成本是相当高的。
饮用水是水源地依赖型生意。水源、资金、 品牌是进入包装饮用水行业的三大门槛,但最本质的核心壁垒是水源。一方面,中国符合开发标准的优质水源地很稀缺,另一方面,管控很严,要求的设备投入及资金规模较大。星船知造一篇文章提到:瓶装水行业里有一条“500公里运输半径”理论。因为在整个瓶装水链条上成本最高的环节是运输,一旦销售地离生产地超过500公里,运输成本就会挤压利润,公司相当于给高速收费站和加油站打工。
有人根据农夫山泉的厂址和其竞争对手的厂址做了测算,农夫山泉现今有12个水源地,到主要消费市场的平均运距是300-500公里。而在2018年以前,农夫山泉水源地还只有8个,平均运距高达600-800公里。时间再往前,运距就更长了。它的水源地,既有大家最熟悉的杭州千岛湖,还有中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漠河,最西端的新疆玛纳斯,最南端的广西大明山。
就连李白都知道的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四川,农夫山泉愣是靠人拉、牲畜驮,把取水管道铺到了峨眉山上,而从寻找水源到开发、建厂投产,农夫山泉在峨眉山足足花费了六年的时间。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中国邮政,很早的时候,只有它能把信送到960万平方公里只要有人的角落。而且为了重庆中益乡大山深处的两户人家用上电,电力工人两个月时间架了36根电线杆。这成本一百年都收不回来。为什么农夫山泉不学其他饮用水品牌,找个近点的水源地呢?
或许农夫山泉也不是没考虑过,只是在品质好、价格优、利润高这个「不可能三角」中,它选择了品质,暂时性牺牲了利润。为什么其他饮用水企业不学农夫山泉呢?除了学不会,或许他们还不愿学,在「不可能三角」中它们做了更短期利己的选择。但长期主义者往往能看得更远,知道产量越大,规模优势越显著,只要选择农夫山泉的消费者群体足够庞大,这个成本是可以摊薄的。
都说“卖水”利润高,卖一瓶水,农夫山泉究竟能挣多少钱?此前有媒体分析农夫山泉一瓶水的利润结构,给大家揭开了神秘面纱:
一瓶零售价2元的550毫升规格天然水,出厂价是0.71元,经销商约以7毛钱的价格买进,再转售到门店,小店和经销商产生了1.29元的毛利,这部分毛利系数归于销售渠道,占比高达64.5%,而农夫山泉每瓶的利润仅在约7毛钱中腾挪。再扣去物流成本和税费,农夫山泉卖一瓶水收益是0.55元,利润率不到30%。
农夫山泉花一二十年翻越高山、跨过大江去建水源地,一顿重资产投入,反而让中下游获拿走了最大头的利润。
而且这一趋势在越来越内卷的今天,仍然没有改变。媒体采访过苏州的一位经销商许伟杰,他经销农夫山泉11年了。他说,现在很多厂家都在搞去经销商化,有些大卖场甚至主动要求厂家砍掉经销商环节。但农夫山泉最近几年却越来越强调经销商的作用。农夫山泉招股书曾披露,截止2020年5月31日,与农夫山泉合作的经销商4454家,覆盖大约243万家门店。最新数据未知。农夫山泉的案例也给大家一些反思,今天处处都在提内卷,电商的内卷,茶饮的内卷,新能源车的内卷,但内卷的结果是什么呢?是整个生态被破坏掉了,厂家被卷到最后开始偷工减料,品牌被卷到最后就开始跑路。亚当斯密很早就在《道德情操论》中告诉企业家,要把真正的“利他精神”根植内心,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已。“利他经济”,是以客户为中心,形成良性的循环,形成“共生”的商业生态。农夫山泉甘拿“小头”,把“大头”让给经销商和小店的背后,或许正是出于“共生”的商业生态的考量。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利他模式,品牌负责输出好产品,经销商小店老板赚到了钱,消费者得到了质价比优的商品,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生态、好的循环。农夫山泉的让利,也是从“共生”走向“共富”。农夫山泉能穿越舆论风暴,力挺者绝不止理性的消费者,还有经销商、小店老板这些合作伙伴的不离不弃。毕竟一瓶水背后的生意经,哪个品牌对合作伙伴更友好,经销商和小店老板心里门清。
“若是月亮还没来,路灯也可照窗台,照着白色的山茶花微微开”“若是晨风还没来,晚风也可吹入怀,吹着那一地树影温柔摇摆”……最近,《若月亮没来》这首歌火了。没等到的“月亮”是什么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但这首歌最大的启示或许是,沉住气,别着急,等风来,也别忘了追风去。你,可以成为自己的光。“月亮”的隐喻,适用于每一个踽踽独行,却坚信“人生是旷野 不是轨道”的普通人。也同样适用于被“网暴”了三个月,归来仍然是618“销冠”的农夫山泉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