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,养老问题已端端正正摆上台面。这个问题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,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。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,养老是各家的家事。不过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。不要说3亿,1亿就足以深刻影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然显示了一些端倪,中国18.7%的老龄化程度,已属中度老龄化。但大部分家庭并未做好准备,也缺乏完善的养老设施和服务。庞大的人口,艰巨的形势,让解决这一问题,变得尤其紧迫。
“七普”数据呈现的,是中国距离深度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仅有一线之隔。到2045年,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5%。
只不过几乎所有的欧美发达国家,解决这一问题都还算成功。比如在德国,65岁被视为人生刚刚开始。WHO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,分别是未成年人(0-17岁)、青年人(18-65岁)、中年人(66-79岁)、老年人(80-99岁)和长寿老人(100岁以上)。相信这刷新了很多中国人的三观。按照上述标准,65岁还未迈入中年阶段。所以德国人自信满满。1889年,“铁血首相”俾斯麦主导颁布《伤残和老年保险法》。这被视为,德国现代养老福利制度的起源。过去几十年,中国经济发展的太快。更快的速度,也让中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,比欧美发达国家更短。
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构建养老、孝老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,推进医养结合,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。
当中国想解决养老问题时,发现问题有点多,而且很多是中国独有的痛点,无法照搬欧美经验。在国内,90%的老人选择居家自我照顾,7%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,只有3%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。这与北欧等国家更流行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大相径庭。而且“七普”数据显示,我国家庭户规模仅为2.62人,家庭户人口三人及以上比例,较“六普”陡降。过去那种大家庭,养老还能依靠代际传递、亲族协力、相邻互济来解决。但如今家庭变小,独生子女上有老、下有小,自己还在变老,实在重负累累,难以周全。随着中国飞速的城市化,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寻找机会,他们在县城或农村的父母就成为空巢老人。第四次中国城乡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,中国空巢老人已突破1亿。据全国老龄办统计,未来我国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出现空巢现象。买药、修理家用电器这种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事的事,都能难倒很多空巢老人。再考虑一下空巢老人的数量,这又是一个压力山大的问题。“七普”数据显示,我国乡村60岁、65岁老人比例分别为23.81%、17.22%。这同样是一个数量庞大、不容忽视的老年群体。但是他们,之前很少“被关注”,“被看见”。而且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,对方方面面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。养老不仅是活着,更是让人优雅地老去。这需要提升老人精神健康水平,以对抗普遍性孤独的状况。当中国想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时,又发现国内养老队伍缺口巨大。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目前存在1500万的护理员缺口。而且护理员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位,其工资待遇却出现倒挂。
www.域名 Power by DedeCms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